人生一大误区:做到 80% 就不错了
最近不少公司刚完成了 Q1 考核,有同学觉得委屈和我吐槽,他觉得公司制定的目标太高了,能做到 80% 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而他做到了 90%,很好了吧,但最后的考核结果显然没有支持他这个想法,所以觉得委屈。
我工作了很多年,发现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可能很多人不会表现出来,他们看起来很谦虚,但心里会认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只不过目标定高了而已。
以前我们常说,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财富,超过 80% 的人,就算是优秀了。不过现在我越来越意识到,弄不好 1% 之后的都是落后分子。也就是说,你得做到 99% 才行。
所以,不论是公司经营还是个人成长,都要设定“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有挑战性的目标才能激发出高水准的表现,带来更多的锻炼和提升,当然也不至于够不着,让你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如果只设定“便于自己实现的目标”,或是抱有“已经超越了自己制定的目标,从自己的情况来看已经做得很好了”之类的想法,那么对公司来讲,很可能会走下坡路,而对于个人来说,成长会停滞,甚至还会倒退。
例如,之前的手机大战,很多厂商的千元机质量非常好,有些甚至会让人怀疑:这样的东西只卖 1000 元,厂家能回本吗?但如果哪个手机厂商说“1000 块的手机,这个质量就不错了,要啥自行车”,以这种标准来经营企业,那很快就会被市场给淘汰。
当然,制定了高标准的目标后,并不是每次都能达成,否则只要制定更高的目标就好了。这件事同样要迭代调整,没达成也没关系,只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确定新的目标,然后继续向着目标冲击就好。之前的经验会帮助大家规避失败路径。
如果你每次都觉得“完成 80% 也不错”,这问题就大了。满足于做到 80%,只能让你应付工作,却不能给你带来成功。没有哪一种成功是轻易得来的,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他大学毕业后加入酷讯,只用了两年,就从普通程序员做到技术高管,管理四五十人的团队,负责所有后端技术和产品相关的工作。升级速度如同坐火箭,在同龄人中一骑绝尘。
他是那种不满足于自己只做到 80%,甚至不满足于只做到 100% 的人,而是要求自己做到 120%,甚至是 150%。
后来张一鸣回顾当时的心态时说道:
“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我做事也从不设边界,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与销售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
工作的前两年里,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夜里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家以后也编程到挺晚。这都是出于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 所以我很快就从负责一个抽取爬虫的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门,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
这样的态度,让张一鸣很快就在公司脱颖而出,升职加薪不在话下,同时也让当时酷讯的投资人王琼注意到了他。王琼就是张一鸣后来创业时的投资人。世间因果,就是如此。
一般情况下我写文章会传达一种积极的态度,但总有人会说,我就不想那么积极,我就想当咸鱼怎么了?其实,都是一种生活,都是自己的选择。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进入社会,我们唯一拥有的资本就是自己。在你人生资本的原始累积阶段,如果你连这点额外的努力都不愿意付出,又怎么可能积累到足够的资源呢?
天上没有馅饼,老大只能徒伤悲。
有些人会觉得,每多付出一点额外的努力,公司不就占便宜了吗?这个心态很有问题。优秀的人都是为自己打工,和公司一起成长,相互借力,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无论公司怎么发展,个人能力最终是沉淀到了自己的身上,这远比你浪费时间和摸鱼更好。
我们潜意识里常常幻想自己还拥有大把的时间,拥有无限的可能,但很多现实是,你的时间就在庸庸碌碌的工作里一点一点被消耗掉了,而不是每日精进,精益求精。时光匆匆不可逆,年轻时努力拼一把,好好积累人生资本,年纪大了才有资本把时光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所以说,做事千万不能满足于只做到 80%,最好是尽自己所能达成 100% 的目标,甚至是为 120%、150% 的目标努力。
尽自己所能,逃离平庸重力的拉扯。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池建强】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0cec58000b88868a31e500e57】。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