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囚徒困境:跳脱思维的牢笼

发布于: 2020 年 11 月 07 日
囚徒困境:跳脱思维的牢笼



阅读指引:

1、本文共2136字,请预留10分钟左右,在安静的环境下阅读。

2、该文章首发在「多元思维力」公众号,感兴趣可以微信公众号搜索「多元思维力」或者MIND10000,与我建立更多元的互动。

3、觉得不错,记得点赞哦 =:)



看过《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的朋友,大概对人生如戏有些许感触。从出生到结婚生子,主人公楚门就一直生活在牢笼之内,他看到的蓝天白云是道具,月亮是道具,连他身边的人都是事先安排的演员,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万千看客。



现在,假如有一个选择在你面前,你是选择看客,还是选择楚门呢?选择看客,可以躺在浴缸里舒服的泡澡看秀;可以和朋友、闺蜜一起看着电视谈及过往;也可以和基友一起喝可乐吃薯条,乐哉悠哉。而选择楚门,却要绞尽脑汁想着逃离,无谓生死,勇往直前,痛苦而内心却充满阳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囚徒困境模型,以及它在思维上的应用。



01囚徒困境的起源



“囚徒困境”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阿尔伯特·塔克在1950年为了向大学里的心理学家讲清楚博弈论而编的一个故事。背景基于二战后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成立的兰德公司研究利益分配而做的一个博弈实验。故事的原型是两个嫌疑犯A和B犯事儿被抓,警察基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对A和B隔离审讯。若都坦白则各判8年;若一个坦白,一个不坦白,则坦白者无罪释放,不坦白者被判10年;若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





若以横轴代表两个嫌疑犯的坦白结果,纵轴代表被判刑的年限,如上图所示。显然都选择不坦白,双方的利益得到最大化,都只被判刑1年。但若有一方只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即无罪释放,那二者共同利益就不能得到最优。这时,嫌犯A和嫌犯B都面临着招供和不招供的双重选择,当然,他们也要承担选择的后果。



这是博弈论里非零和博弈的一个经典案例,它应用很广,在政治、经济和商业等都有相应的案例。这里,我更想与你交流这个模型在思维上的体现。



02思维的牢笼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实验叫“缸中之脑”,它是说一个人在不知觉中被做了切头手术,医生把他的脑袋放进了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的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链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可以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想。对于他来说,似乎所有的人、事、物都还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也都能输入,记忆也能输入和截取,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自己正在阅读文字。细想,有些恐怖,但我们又如何确保自己不在这种困境之中呢?



有一句话说“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这很形象的解释了大多时候我们解决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方法选择上的思维定式,我们习惯了以固有的知识体系和经验解决一切未知的问题,而不愿思考其他的方式。这是思维的惰性,而要克服它,大脑就要经历很痛苦的过程。



如果我们把大脑选择安逸的状态叫做安逸脑,选择勤劳的状态叫做勤奋脑。那么安逸脑和勤奋脑这二者之间其实也在进行一场有关意志力的博弈,而且还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博弈。安逸脑的特征就是安在当下,保持现状。勤奋脑的特征就是不甘于现状,奋力突破。我们的大脑在选择安逸脑的同时就得背叛勤奋脑,而选择勤奋脑的同时也就要背叛安逸脑,他们之间形成了非零和博弈。



这两种脑博弈最终的纳什均衡也就趋向于帕累托最优,这里的纳什均衡就是安逸脑和勤奋脑,而幸福感的提升则是帕累托最优。



Tips!

1、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如果任意一位参与者在其他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确定的情况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平衡。

​2、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

3、非零和博弈:是一种合作下的博弈,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它区别于零和博弈。在这种状况时,自己的所得并不与他人的损失的大小相等,连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伤害他人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所以博弈双方存在 “双赢”的可能,进而达成合作。​

--来源于百度百科。



讲到这里,想必你也了解了人脑这两种有趣的状态,我想再安利一个有趣的东西,若你想继续了解约翰·纳什,可以看一部电影《美丽人生》-:)



03逃离



前文提到的《楚门的世界》看似一场真人秀,然而却充满了矛盾。牢笼无处不在,大多数人似乎始终是一个囚徒。



我们的思维又何尝不是常常困于牢笼之内,而我们自己却不自知。习惯了惯性思考,他那样做就能行,我这样怎么就不行,却没有自问为什么这样做是可行的,若不这样会怎样。 盲目的跟风,你看他家孩子钢琴弹的真好,于是也给孩报班,却没有试图去探索小孩的真正的爱好是什么。受制于环境,受制于学识和眼界....



懒惰是思维的常态,而独立思考形成正反馈的循环过程却是意志的炼狱。只有我们自己去独自探索,不断的颠覆已有的认知,持续的拓展思维的边界,不断的去寻找人生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才能体验到生命中那份难得的愉悦和幸福感。



共勉~



发布于: 2020 年 11 月 07 日阅读数: 30
用户头像

迭代认知,探寻心智,拓展思维边界 2018.12.31 加入

互联网前端,在写公众号「多元思维力」,编号「MIND10000」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囚徒困境:跳脱思维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