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职场发展的思考

用户头像
子不语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5 月 07 日

职业发展中,总是会有些人走的很快,有些人在原地踏步。



入职公司或者所做的产品中,总是回觉得别人的产品不怎么样,市场反应很好,公司也很重视。



工作很多年,总是觉得自己和机会擦肩而过,就像是搭错墙的梯子,辛辛苦苦爬到了墙上,却发现不是自己要的方向。



总有一些怀才不遇的感觉。总在想着有一天能够得遇明主,梦想一遇风云变化龙,现实却是蹉跎至今。一遇经济危机或者业绩不好,就面临优化。



或许职场也会有一点点的方法论,不断变快的职场中找到一点点的思考。在我看来,跟职业发展最相关的有两个维度:所选择职业和所负责产品或平台。



为什么有些工作工资会那么高,为什么一个岗位各大岗位都会抢着要?为什么正在公司里好好上班的你,会面临到突入起来的被优化?



这些问题在我看来有三个因素决定:稀缺度和市场空间和可放大性。

稀缺度



稀缺度,可以理解为不可替代性。也就是在这个岗位中你的优势具备多大的不可替代。比如说:对于工程师来讲就是你的专业性如何,对于销售来件就是你的客户资源怎样。而这些需要的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我们看下图:



稀缺度



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稀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线性增长,这也是很多人所希望的增长方式。在很多时候一些讲究资历的地方也很符合这种的设定。例如说在古时候的乡村老人,他们肩负的小范围的知识或习俗的传递作用,当年龄越大也就越具有资历。但是在当今社会,老人就会进入到另外一个区间,在快速变化的的社会知识结构得不到有效的更小,稀缺度反而出现的下降。如下图:



稀缺度



就像是在职场上流行的一句话:所谓的十年经验就是把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大致就是符合这个规律。程序员群体里有个三十岁焦虑的现象,华为也有清理三十五岁员工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致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的稀缺度减低,而成本却不断增高,性价比逐步下降的原因吧。



当然也会有一些人在最开始的时候非常努力,让他的稀缺度直线上升,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后会因为各种的问题导致节奏放缓。虽然他们节奏有所放缓,有之前的积累的基础,倒是有一定的护城河。如下图:



稀缺度



难道职场就没有特例么?其实不然。还有一种所谓的人生赢家模式,那就是人人向往的高速增长模式。例如说一个销售,在刚刚入行的时候,没有人脉,没有经验,没有资源,在最开始没有什么业绩。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补足了人脉、资源和经验的短板后,业绩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再比如师父跟前的学徒,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帮着做些零碎的事情,可是在做事情的时候不断观摩师父的做事风格、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能独当一面。如下图:



稀缺度



所以说,觉得职场发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稀缺度。



怎么增加稀缺度



那么怎么才能增加稀缺度呢?简单来说是做难的事。《黑客与画家》中说:



如果你有两个选择,就选比较难的那个。如果你要选择是坐在家里看电视,还是跑步,那就出去跑步吧。这个方法有效的原因可能是遇到两个一难一易的选择时,往往出于懒惰的缘故,你会选择较易的那个选择。在意识深处,你其实知道不懒惰的做法会带来更好的结果,这个方法只是迫使你接受这一点。



如果你有两个选择那去选择难的那件事情,在工作中通过去做一件件更难的事情去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例如说是简单的完成一个工作,还是不止完成工作并且做好甚至是去不断挖掘工作背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也是不言而喻。



除了做难的事情之外,还可以去选择一个同侪竞争的环境。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去找到一个能够带动你的一群人,无论是良师还是益友,或者是比你强一些的同事。他们都会让你不断成长,不断增加自己的稀缺度。



可放大性



那是不是职业稀缺,工资一定会高呢?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快递员或者外卖小哥也会紧缺,但他们的报酬大多是按照计件计算的,每送一件就会得到一份的报酬。他们想到得到更多薪水的唯一路径就是以多快的速度完成工作。可是即使做到最快,回报可能也只增加一到二倍。



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黑客与画家》中提到:



要致富,你需要两样东西: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你的职位产生的业绩,应该是可测量的,否则你做得再多,也不会得到更多的报酬。此外,你还必须有可放大性,也就是说你做出的决定能够产生巨大的效应。



那什么是可放大呢?简单来讲就是这件事情能够给你带来的持续价值是什么?比如说以你的作品为计:程序员的代码可以一次开发,普遍适用。作家的作品,可以持续的产生价值和影响力。所以说可放大性也就是让你的作品能够在长时间周期里能够持续性的发酵,持续性的产生价值,并且能够尽可能的影响更多的人。



放大性



在科技行业中,你开发的新技术是供所有人使用的,一旦你的技术与使用者的需要有差距,影响就会被成倍放大。你要么令大量用户满意,要么令大量用户不满。你的用户越满意,你的产品就越具备可放大性。



就你的产品来讲,它是解决100个人的问题,还是解决10000人的问题,再或者它在解决更多人的问题。产品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了它的可放大性。

市场空间



什么是市场空间?简单来讲究是一个职业在市场上的需求程度。剩余市场空间足够的大,而人才的供应不能跟上,这个时候市场就像是一个蓝海市场,只要有一技,在这个领域内就能拿到不错的offer。如下图



蓝海空间



例如四五年前的移动端工程师,处于蓝海市场,创业公司多,岗位需求大,一人难求。

然而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但这个市场空间还是那么大。在这个时候,剩余市场空间严重缩小。在这个时候就会进入到红海市场。

慢慢地各大互联网对大部分需求已经完成跑马圈地,在加上其他混合技术及跨平台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端的就业市场不断被蚕食。时至今日(2019年),移动端工程师的工作越来越找,职位要求条件也越来越高。如下图:

红海空间



怎么对抗剩余市场空间



从最直观的角度来讲是增加自己的稀缺度,成为这个行业的头部玩家。从根本上讲,就是找到职场中的第二曲线(以后在讲)。



万维钢老师在《巨人的工具》中解读到:选择两项技能,把每一项技能都练到世界前25%的水平。同时拥有两个能排在前25%的技能的人很少,如果能把这两个技能结合起来去做一件事,就可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这个世界在某个领域想要做到前1%,无疑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把两项技能都练到前25%的水平相对容易些。两项技能的组合,不但可以增加稀缺度,也能帮助你跨越职场中的第二曲线。



在稀缺度、可放大性来建设自己的的职场能力;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选择市场空间大的行业或者产品;或许能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中,增强一个技术人的鲁棒性吧。

发布于: 2020 年 05 月 07 日阅读数: 64
用户头像

子不语

关注

一句话介绍下自己~ 2017.10.17 加入

编程小司机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职场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