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小产品、连接和生态

用户头像
孙苏勇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1 月 31 日
小产品、连接和生态

今天与伙伴们讨论目标的时候谈到了一些产品观,就当时的所想我在短时间内聊了下。晚上回来想到这个内容,还是记录一下。


之所以会随口而出这几个词,也大抵与我平时做产品的观念有关。产品从小处着手,做小产品,建立连接,进而形成生态。下文就这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小产品


这里的小产品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做小产品,小而美的产品,一个是再大的产品也能拆解成小的部分,依然可以是做小产品。


人们总是克制不住让一个产品包罗万象,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要,但是大而全的东西如同刺猬一样,做的人无从下手,用的人茫然无措。就算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很多庞大的产品,也是从小而来,即使是大也保持着相对的简单,更多是以多产品的融合形式体现其大。而有些公司从始至终就未追求过大,典型如 37signal,看过《重来》(有两部)的应当还留有这个印象。


把产品做小更难,把产品做小是一种能力。


连接


这里的连接包含了三个层面,一是产品与产品的连接,一是产品与人的连接,一是人与人的连接。


产品与产品的连接,可以是内部产品间的连接,也可以是内部与外部的产品连接,通过产品与产品的连接,达到服务更广泛的受众覆盖,扩展了服务边界。前面说到做小产品,通过小产品的连接可以达成更大的产品目标,但又能保持产品的局部界限,有独立的应用场景,又存在于一个复合的服务体系。本着开放的心态,产品会打破内部连接的局限,与外部产品的连接,能够互补不足,当然外部的连接存在着不稳定,经济利益的不稳定,服务边界的不稳定,体量变化引起的不稳定等等,但是合作相对封闭来说,总还算是趋势。


产品与人的连接,会形成产品的圈子,这里的人有更广的范围,产品企业的人,使用产品的用户,行业专家,等等。有了与人的连接,之前所说的产品与产品的连接就有了让更多人认识更多产品的机会,有助于带动各个产品的收益。像微信与微信读书,头条与抖音,有了之前产品与人产生的连接,进而有了更多产品与人的连接。


人与人的连接,在产品与人的连接基础上,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作为社会化的人,与他人天然有连接的需求,人与人的连接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比如口碑的传播可以说就是建立在人与人的连接之上的。很多产品本身就建立在人与人的连接基础上,各类社交软件就是例子,而很多产品也拼命想建立起人与人的连接。从这层连接中,一定有机会发现新的需求,反过来助推新产品的诞生。


连接会放大价值,而且能产生新的价值。


生态


连接多了,就容易形成生态。


生态这个词当然现在大家可能对其已经免疫了,自乐视提出“生态化反”,后面的人再提生态就慎重得多了。但是生态早就存在,以前就有诸如产业链的生态,而现在的生态做得好的大家都知道小米做得不错,所以我们还是可以提一提生态的,只不过应该更切实一些,少一些假大空。


当连接打破封闭,不管是内部产品与外部产品建立了连接,产品与人建立了连接,还是人与人建立了连接,一旦连接建立,就有了生态形成的初始条件。生态之间又会相会交叠,比如我们为了发展会抱别人的大腿,比如加入小米体系,进入阿里合作生态,上了腾讯开放平台等等,也会有别人来抱我们大腿。


总之,在生态中我们应该扮演我们的独特角色,发挥核心优势,借力借势,以更开放的姿态来做事。


当然也提到了项目形式的治标不治本问题,但是项目有它独特的意义存在,现金流的维持,关系的维护等等。


以上就是今天我对小产品、连接和生态的一些解释。



一些补充:

上一篇写到小产品、连接与生态,有幸被 InfoQ 编辑首页推荐。但是昨天写完后发现在连接这部分中对人的说明有所缺失,在这里略作补充说明。


昨天在写到连接时,对人做了几个列举,产品企业的人,使用产品的人,行业专家等,这里只列举了作为个体概念的人,但是在连接这个语境下,人的概念应该更宽泛,为了不让大家误解人只是个体的人,还是稍做补充。


在连接的语境下,产品与人的连接及人与人的连接,这里的人还应该包括集体意义的人,组织,公司,政府部门等应该也包含在内。一方面产品受众本身就包含多个层面,比如我们常把产品按受众分成 ToG(面向政府部门)、ToB(面向企业)、ToC(面他个人),现在还有了更多的 ToX(比如 ToVC,:)开个玩笑),另一方面在连接中也有个人、组织、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各种交叉。


因此,这里提的人的概念应该做泛化的理解,不要在思维层面有了束缚。



发布于: 2021 年 01 月 31 日阅读数: 577
用户头像

孙苏勇

关注

不读书,思想就会停止。 2018.04.05 加入

公众号“像什么",记录想记录的。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小产品、连接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