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TiDB v6.0.0 DMR 源码阅读——缓存表

  • 2022 年 7 月 11 日
  • 本文字数:6734 字

    阅读完需:约 22 分钟

作者: CuteRay 原文来源:https://tidb.net/blog/9c5eba04

引言

用过 TiDB 的小伙伴,或多或少都头疼过 TiDB 读写热点的问题,这也是 TiDB 无法避免的问题,而为了有效缓解在实际生产中,比较常见的读写热点问题, TiDB 也在各种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尝试,比如说,其在 v6.0.0 推出的缓存表,就是一个有效解决小表读热点问题的新特性。注意这里的定语,有两个,一个是小表,一个是读热点,文后笔者会一一解释。

简介

在 TiDB 中,数据调度的最小单位为 Region ,新建一张表,意味着新建一个 Region ,如果这张表的数据不够多的话,默认情况下,这些数据就只会存在这一个 Region 上,这样,在 TiDB 上频繁对这些小表进行读查询时,就很容易出现对某个 Region 的热点操作,出现读热点问题,对 TiKV 造成一定的压力,进而导致整个集群出现性能瓶颈,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小表读热点问题。


缓存表,主要就是将这种小表中的数据,先一步从 Region 读到 tidb-server 的内存中缓存起来,有点类似 MySQL 的内存表,当查询使用到这种表的时候,就直接从 tidb-server 的内存中读取,进而节省到 TiKV 节点访问相应数据的时间。所以,缓存表的优点:


  • 减少到 TiKV 节点访问数据的频次,节省分布式组件之间在网络链路上的时间消耗;

  • 不会出现,因单个 Region 的读热点造成的, TiDB 整个集群的读性能损失;

  • 降低查询时延,提升查询效率,充分利用分布式资源;


当然,缓存表也有它的使用限制:


  • 目前是限制表总大小不能超过 64MB,因为每张小表会被加载到内存中缓存起来,并且这个缓存不是一直存在的,是存在租约时间的(文后会有解释),缓存是会失效的,需要重新加载,所以表不宜过大 ;

  • 缓存表对写极不友好,因此适合于只读表,或者几乎不会对表中数据进行更新的表;

  • 不允许直接对缓存表进行 DDL 操作,需要将缓存表转换为普通表,才能进行 DDL 操作;


综上,缓存表比较适合于具备以下特点的表:


  • 表的数据量不大;

  • 只读表,或者几乎很少修改的表;

  • 表的访问非常频繁,希望避免因出现读热点而造成的性能损失;


因此 TiDB 缓存表的典型使用场景如下:


  • 配置表,业务通过该表读取配置信息

  • 金融场景中的存储汇率的表,该表不会实时更新,每天只更新一次

  • 银行分行或者网点信息表,该表很少新增记录项


以配置表为例,当业务重启的瞬间,全部连接一起加载配置,会造成较高的数据库读延迟。如果使用了缓存表,则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原理

接下来,笔者会带领大家从源码层面,一点点深入了解缓存表。

一、普通表转换为缓存表

一点一点来看,首先来看看普通表转换成缓存表的过程,使用的是 SQL 语句 ALTER TABLE tbl_name CACHE


  1. ALTER TABLE tbl_name CACHE 会被 Parser 解析转化成为 astast.AlterTableCache

  2. 执行器 Executor根据语法树类型,比如说这里属于 DDL语句,会生成 DDLExec,接着由 DDLExec 根据解析出来 DDL 语句的 stmt类型,比如说,这里是 AlterTableStmt ,就会调用executeAlterTable 方法,最终根据ast.AlterTableCache 调用 AlterTableCahe 方法。

  3. AlterTableCahe 方法中,主要做的事情:

  4. 获取表的元信息,然后根据表的元信息进行一系列判断;

  5. 根据表的元信息,判断表是否已经是缓存表,如是,则直接结束执行,然后返回;

  6. 根据表的元信息,判断表是否位于系统库,如是,则会报错,不支持将系统库中的表转换为缓存表;

  7. 根据表的元信息,判断表是否是视图或临时表,如是,则会报错;

  8. 根据表的元信息,判断表是否为分区表,如是,则会报错;

  9. 计算表的大小,如果超过限制,则会报错;


计算表大小的主要逻辑


   const cacheTableSizeLimit = 64 * (1 << 20) // 64M   err := kv.RunInNewTxn(context.Background(), store, true, func(ctx context.Context, txn kv.Transaction) error {           prefix := tablecodec.GenTablePrefix(tableID)           it, err := txn.Iter(prefix, prefix.PrefixNext())           if err != nil {               return errors.Trace(err)           }           defer it.Close()           totalSize := 0           for it.Valid() && it.Key().HasPrefix(prefix) {               // 会发现这里表的大小计算,是统计表编码后的kv entry总大小,包括索引数据               key := it.Key()               value := it.Value()               totalSize += len(key)               totalSize += len(value)               if totalSize > cacheTableSizeLimit {                   succ = false                   break               }               err = it.Next()               if err != nil {                   return errors.Trace(err)               }           }           return nil       })
复制代码


  • 执行一个 SQL语句,往 mysql.table_cache_meta中插入一条数据,记录信息;

  • 生成一个类型为 model.ActionAlterCacheTableDDLjob,然后调用 doDDLjob执行;


  1. 前面生成一个 model.ActionAlterCacheTable 类型的 DDLjob,接下来进入到该 DDLjob 的执行阶段,会根据类型调用 onAlterCacheTable 方法,这个方法中的主要逻辑

  2. 获取表元信息,进行一系列判断

  3. 转换表,这里会有三个类型,默认情况下,普通表的 TableCacheStatusTypeTableCacheStatusDisable,也就是 disable,进入这里之后会被转换为 TableCacheStatusSwitching,这是一个中间态,意味着表正在往缓存表进行转换,然后,才能从 switching转换为enable,对应程序里的TableCacheStatusEnable,表的缓存状态变成 enable 之后,alterTableCacheDDLjob才会结束,此时普通表就会转换为缓存表类型,这段转换过程到此就结束了。


走到这里,会发现转换过程已经结束了,而文档提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机制,lease,在整个转换过程中并未出现,让人不禁好奇,缓存表最重要的租约时间,是在哪赋予给表的?此时表中的数据已经缓存到 tidb-server 内存当中了吗?不急,可以接着往下看。


二、lock & lease

摘录文档的一段话:


缓存表的写入延时高是受到实现的限制。存在多个 TiDB 实例时,一个 TiDB 实例并不知道其它的 TiDB 实例是否缓存了数据,如果该实例直接修改了表数据,而其它 TiDB 实例依然读取旧的缓存数据,就会读到错误的结果。为了保证数据正确性,缓存表的实现使用了一套基于 lease 的复杂机制:读操作在缓存数据同时,还会对于缓存设置一个有效期,也就是 lease。在 lease 过期之前,无法对数据执行修改操作。因为修改操作必须等待 lease 过期,所以会出现写入延迟。


这段话不难理解,为了实现缓存表,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TiDB 引入了一套基于 lease 的复杂机制,在 lease 期间内,只能对表做读操作,此时会对表上一个 READ lock,同时阻塞写操作,而 READ lease 过期之后,才能对该表执行数据修改的操作,此时会到 TiKV 中修改,同时读操作也会到 TiKV 中读取相应数据,此时读的性能会下降,进而需要续约。不禁又有疑惑,续约租期时间是怎么续的?


刚创建缓存表,没有对该表做任何查询、更新操作,通过 mysql.table_cache_meta 去看该表的 CACHE 信息,会发现,该表此时是没有上锁,也没有租约时间的,按照笔者的想法,这里应该有个 READ lock,但事实是没有的,刚创建的缓存表,lock_typeNONE,lease 也为 0 。


MySQL [test]> alter table settings cache;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1 warning (0.27 sec)
MySQL [test]> SHOW CREATE TABLE settings\G*************************** 1. row *************************** Table: settingsCreate Table: CREATE TABLE `settings` ( `id` int(11) NOT NULL, `name` varchar(36) NOT NULL, `value` varchar(36) NOT NULL, `enabled` tinyint(1) DEFAULT '1')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bin /* CACHED ON */1 row in set (0.08 sec)

MySQL [test]> select * from mysql.table_cache_meta;+-----+-----------+--------------------+--------------+| tid | lock_type | lease | oldReadLease |+-----+-----------+--------------------+--------------+| 65 | NONE | 0 | 0 |+-----+-----------+--------------------+--------------+1 row in set (0.08 sec)
复制代码


此时,查询数据会直接从缓存中读数据吗?


MySQL [test]> trace select * from settings;+------------------------------------------------------------------------+-----------------+------------+| operation                                                              | startTS         | duration   |+------------------------------------------------------------------------+-----------------+------------+| trace                                                                  | 09:08:31.272490 | 5.707961ms ||   ├─session.ExecuteStmt                                                | 09:08:31.272496 | 513.097µs  ||   │ ├─executor.Compile                                                 | 09:08:31.272505 | 215.399µs  ||   │ └─session.runStmt                                                  | 09:08:31.272758 | 230.399µs  ||   │   └─UnionScanExec.Open                                             | 09:08:31.272857 | 94.299µs   ||   │     ├─TableReaderExecutor.Open                                     | 09:08:31.272862 | 54.999µs   ||   │     │ └─distsql.Select                                             | 09:08:31.272879 | 22.399µs   ||   │     │   └─regionRequest.SendReqCtx                                 | 09:08:31.273055 | 4.980766ms ||   │     │     └─rpcClient.SendRequest, region ID: 2, type: Cop         | 09:08:31.273086 | 4.903467ms ||   │     ├─buildMemTableReader                                          | 09:08:31.272926 | 6.2µs      ||   │     └─memTableReader.getMemRows                                    | 09:08:31.272937 | 4.7µs      ||   ├─*executor.ProjectionExec.Next                                      | 09:08:31.273020 | 5.123365ms ||   │ └─*executor.UnionScanExec.Next                                     | 09:08:31.273022 | 5.112565ms ||   │   ├─*executor.TableReaderExecutor.Next                             | 09:08:31.273025 | 5.068765ms ||   │   └─*executor.TableReaderExecutor.Next                             | 09:08:31.278118 | 7.6µs      ||   └─*executor.ProjectionExec.Next                                      | 09:08:31.278152 | 22.899µs   ||     └─*executor.UnionScanExec.Next                                     | 09:08:31.278154 | 16.499µs   ||       └─*executor.TableReaderExecutor.Next                             | 09:08:31.278157 | 3.999µs    |+------------------------------------------------------------------------+-----------------+------------+18 rows in set (0.09 sec)
MySQL [test]> trace select * from settings;+-------------------------------------------+-----------------+------------+| operation | startTS | duration |+-------------------------------------------+-----------------+------------+| trace | 09:04:16.749634 | 613.899µs || ├─session.ExecuteStmt | 09:04:16.749639 | 546.599µs || │ ├─executor.Compile | 09:04:16.749647 | 167µs || │ └─session.runStmt | 09:04:16.749836 | 329.699µs || │ └─UnionScanExec.Open | 09:04:16.750039 | 85.099µs || │ ├─TableReaderExecutor.Open | 09:04:16.750042 | 16.7µs || │ ├─buildMemTableReader | 09:04:16.750073 | 6.2µs || │ └─memTableReader.getMemRows | 09:04:16.750085 | 26.899µs || ├─*executor.ProjectionExec.Next | 09:04:16.750195 | 13.8µs || │ └─*executor.UnionScanExec.Next | 09:04:16.750198 | 4.9µs || └─*executor.ProjectionExec.Next | 09:04:16.750217 | 7.3µs || └─*executor.UnionScanExec.Next | 09:04:16.750218 | 1.6µs |+-------------------------------------------+-----------------+------------+12 rows in set (0.08 sec)
MySQL [test]> select * from mysql.table_cache_meta;+-----+-----------+--------------------+--------------+| tid | lock_type | lease | oldReadLease |+-----+-----------+--------------------+--------------+| 65 | READ | 433962085081415680 | 0 |+-----+-----------+--------------------+--------------+1 row in set (0.08 sec)
复制代码


通过 trace 来看,缓存表刚创建时,第一次读取读表中数据,还是会通过 rpcClient.SendRequest 到 TiKV 中查询数据,此时数据是还存储在 TiKV 中,而在 lease 时间内,再读一次,会发现此时数据是通过 memTableReader.getMemRows 从缓存中读取。


这时,前面的疑惑就解开了,缓存表刚创建时,表中的数据还没有缓存到 tidb-server 的内存当中,而是在第一次读取数据之后,才会缓存数据,同时赋予表 lease 期限,这也意味着在 lease 期间读数据,都是直接从 tidb-server 的内存中读取数据。


关于续约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当租约过期之后,TiDB 是不会主动从 TiKV 中将对应的数据读取到 tidb-server 的内存中缓存起来的,当重新再读这张表的时候,就会被赋予一个新的 lease 期限,就相当于续约啦


// 生成一个新 leasefunc (c *cachedTable) renewLease(ts uint64, data *cacheData, leaseDuration time.Duration) {   defer func() { <-c.renewReadLease }()
failpoint.Inject("mockRenewLeaseABA2", func(_ failpoint.Value) { <-TestMockRenewLeaseABA2 })
tid := c.Meta().ID lease := leaseFromTS(ts, leaseDuration) newLease, err := c.handle.RenewReadLease(context.Background(), tid, data.Lease, lease) if err != nil && !kv.IsTxnRetryableError(err) { log.Warn("Renew read lease error", zap.Error(err)) } if newLease > 0 { c.cacheData.Store(&cacheData{ Start: data.Start, Lease: newLease, MemBuffer: data.MemBuffer, }) }
failpoint.Inject("mockRenewLeaseABA2", func(_ failpoint.Value) { TestMockRenewLeaseABA2 <- struct{}{} })}
复制代码

总结

本篇文章主要带领大家从源码层面,了解缓存表整个的创建过程,对其源码有一个简单的分析与介绍,其次,对于缓存表的 lease 机制有一个简单的解释,其实里面还有很多复杂的设计,也十分的精彩,未来如果有时间的话,笔者再拉出相应代码,一起分析下。


其实,笔者对于配合缓存表推出的系统表mysql.table_cache_meta ,有几点想吐槽,


  • 第一,如果不翻看源码,还真不知道这个表的存在,后面看到专栏 - 一篇文章说透缓存表 | TiDB 社区才知道有这个表的存在;

  • 第二,这张表在使用体验上,并不是那么的美好,信息更新有滞后性,不准,比如说,test 缓存表的租约到期之后,这张表上显示的 test 表的 lock_type 仍为 READ,但实际上,test 表 此时是能够直接插入数据的,并不会出现写阻塞,只有往 test 缓存表写进去一条数据,table_cache_meta表中关于 test 表的信息才会更新,READ lock 变为 WRITE lock

  • 第三,如果将缓存表变为普通表,mysql.table_cache_meta 中的记录并不会被删除,是否有点不合理?个人感觉删除会好一些。


也许这种表在设计之初就还没打算让用户知道。


不过,作为一个在 v6.0.0 DMR 推出的新特性,其在解决小表读热点问题上的突出表现,有很多测试文章中已经得到了证明,这已经十分优秀了,纵使存在一点不足之处,相信在后面,会慢慢变得完善,完美。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2
用户头像

TiDB 社区官网:https://tidb.net/ 2021.12.15 加入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是由 TiDB 社区中布道师组委会自发组织的 TiDB 社区优质内容对外宣布的栏目,旨在加深 TiDBer 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一起构建有爱、互助、共创共建的 TiDB 社区 https://tidb.net/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TiDB v6.0.0 DMR 源码阅读——缓存表_TiDB 源码解读_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_InfoQ写作社区